深中通道的開通,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發(fā)展的重要里程碑,它使深圳和中山從“雙城”變?yōu)椤巴恰?,在交通、經濟、生活等各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深中通道開通一周年,為展現(xiàn)這一偉大工程對兩地的深遠影響,中山市海外傳播中心策劃《深中雙城記》系列短視頻,從多個維度呈現(xiàn)深中通道開通一周年以來深圳和中山雙城生活的改變。今天推出本系列第三期《“深中1小時通勤圈”,重塑他們的生活》。
2025年6月30日,深中通道迎來開通一周年。這座跨越伶仃洋的超級工程,如何重塑了人們的生活軌跡?答案,就在每一次車輪轉動的轟鳴中,每一盞萬家燈火的守望里。
鄭展暉家庭:
老人中山頤養(yǎng) 周末兒孫繞膝
每個周五,家住深圳福田區(qū)的鄭展暉一接上放學后的小兒子,便趕往深中通道, 6月13日也不例外。

“只要在6點前抵達深圳竹子林的高速入口,就能避開車流高峰,后面的路程就非常順暢了?!?自從2019年以來,祖籍火炬高新區(qū)濠頭村的父母選擇從深圳回到中山生活,鄭展暉每周來往兩地多趟,早已將最優(yōu)路線刻在腦海。
從到深圳讀大學,到留在深圳工作,經常往返于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鄭展暉也見證了兩岸交通的飛躍式發(fā)展。當年還是大學生的他只能搭乘虎門渡輪。“那12個小時真是難熬。”后來他盼來了虎門大橋,但沒高興多久便頻頻遭遇堵車,他只能自嘲是“英雄難過虎門橋”。如今,他駕車飛馳在深中通道上,一路暢通,窗外乃是海天一色?!案杏X真是一橋飛掛東西,天塹變通途,我是珠江兩岸走泥丸,比八仙過海還要快。” 途經翠亨新區(qū),但見高樓林立,鄭展暉深有感觸:“我是看著它們像小草那樣長起來的?!?/p>
較以往經虎門大橋,如今鄭展暉回家的時間節(jié)省了至少1個小時。 僅是幾句閑聊的工夫,車便駛進了中山市區(qū)。傍晚七點,華燈初上,鄭展暉手機鈴聲響起,“我媽很準時的,一到七點就會打電話來。”

兒孫們每周都能來陪伴,鄭展暉的母親十分開心。記者 易承樂 攝
“我平日成天掛念他們在深圳過得好不好,現(xiàn)在兒孫們每周都能來陪我,我感到放心又知足了。” 在周末慶祝父親節(jié)的家宴上,鄭展暉的母親、86歲的梁少卿對記者吐露心跡。鄭展暉的父親鄭干現(xiàn)已92歲高齡。兩位老人執(zhí)意回中山,是因為這里親戚朋友多。最初也有一些擔憂,但現(xiàn)在需要幫忙的時候,只要打個電話,不出兩個小時,兒孫們就能來到身邊,宛如同城生活,彼此也都更安心了。而孫兒們對每次回老家中山也充滿了期待,“中山有好多美食,還可以打網球、游泳。” 鄭展暉的小兒子鄭貫補充道。鄭展暉也笑了:“深中通道,可以說是開在了我們的心坎上,讓一份親情觸手可及?!?/span>

鄭展暉(右)在中山陪伴92歲高齡的父親。記者 易承樂 攝
杜少鋒家庭:
日常通勤深中 周末親子同樂
和鄭展暉一樣,家住中山的杜少鋒每周也要多次往返深中兩地, “深中通道通車后,從家門口到工作單位,單程90公里。” 他是2016年考上了深圳的公務員,由于工作采取輪值制,他連上三天班就可休息一天。家是港灣,也似充電站。
杜少鋒坦言,最初,通勤的奔波勞頓讓他感到很不適應。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項目動工,讓他欣喜萬分。這意味著,他的通勤時間將大大節(jié)省。“我們一家像追星一樣關注工程的進展。”
這些年,他嘗試過自駕車、網約大巴,甚至廣珠城際轉高鐵等方式,最終,他選擇了目前的最佳方式——乘車或自駕前往中山市博覽中心,乘坐深中跨市公交至前海灣地鐵站轉乘深圳地鐵。

杜少鋒乘坐深中跨市公交準備到深圳上班。記者 易承樂 攝
6月16日下午,記者隨杜少鋒一起乘坐深中跨市公交,兩個小時左右便抵達了他的工作單位——深圳南山區(qū)的蛇口港,轉乘銜接絲滑,車上還能稍作休息。
“深中跨市公交單程票18元,購買月票還能享受八折優(yōu)惠。而且座位舒適,班次密集,可謂方便又經濟。” 杜少鋒還幸運地成為第100名購買深中跨市公交月票的乘客,獲贈 “深中跨市公交紀念章”。
不再疲于通勤的杜少鋒因此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。他的大女兒出生于2016年,小女兒出生于疫情期間,這些年,多虧了愛人和父母的支持?!案赣H節(jié)這天,我們一家人在中山的商場好好玩了一天?!背俗缡泄坏耐局?,他重溫著手機相冊里的美好親子時光——一家四口沉浸書海、喂養(yǎng)小動物、體驗卡丁車,還有水花四濺的清涼嬉戲。“ 我以前總覺得這輩子上班注定是奔波的,但現(xiàn)在我發(fā)現(xiàn),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就能把生活過得很順利。我不是唯一一個深中通勤的人,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同道者?!?/p> 杜少鋒一家四口在中山商場游玩。記者 易承樂 攝 杜少鋒一家四口在中山商場喂養(yǎng)小動物。記者 易承樂 攝
傅思嘉家庭:
周末會友于中山,愜意書寫“三城記”
傅思嘉第一次登上深中通道,是在2024年6月30日下午它通車試運營之時。興奮的她,特意用行車記錄儀拍攝下橋上的風景,并配上其大學師兄寫給深中通道的一首歌《融灣彩虹》。正如歌詞所唱——“枕水天一色,望伶仃洋起,騰躍著蜿蜒的長龍;用筆去描繪,那透徹暖流,渲染出燦爛的笑容。” 傅思嘉表示,不管怎樣的天氣,每次上橋,她的心情都是燦爛的,“因為你知道橋的兩邊都是你的家。”
女兒上幼兒園時,傅思嘉一家在中山生活,并在此結識了一群好友。后來,從事金融業(yè)的丈夫被調往深圳工作,女兒則想去珠海讀小學。 “如果沒有深中通道,我可能會讓女兒回深圳讀書。” 傅思嘉丈夫劉程程說,為了成全女兒,他選擇每周乘大巴從深圳至珠海與家人團聚。在車上,他可以通過電話處理業(yè)務,充分利用通勤時間。

傅思嘉和女兒在中山雍陌村的香山書房一起讀書。記者 易承樂 攝
傅思嘉坦言,一家人要在一起,總得有人需要做出一點犧牲?!暗钪型ǖ?,幫我們家找到了一個平衡。”如今若有人問她在哪里生活,她的回答是“坐標珠三角”。女兒與她幼兒園結識的中山小閨蜜每個月都能見面兩次,每次都玩得難舍難分。
“中山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地方,務實之余,又有一種松弛感?!?/span>傅思嘉很喜歡與家人一起逛老街、游古村。不久前,他們一家打卡三鄉(xiāng)雍陌村,參觀鄭觀應故居與展館、公園,邂逅老僑房里的香山書房,讓她格外驚喜。“中山對文化的傳承與發(fā)揚做得非常好。” 而在她從事金融業(yè)的愛人看來,深中通道不僅促進了兩地的生活交流,也是嫁接資本的橋梁,他認為,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(qū)核心地點,隨著深中一體化進程,若能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機遇,大力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,拓展科技創(chuàng)新賽道,“中山未來潛力無限?!?/p>

傅思嘉一家打卡三鄉(xiāng)雍陌村的“鄭觀應生平史跡展”。記者 易承樂 攝
從鄭展暉、杜少鋒、傅思嘉等人的故事中,可窺見“深中1小時通勤圈”的形成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截至今年5月底,深中通道累計車流超過2900萬車次,日均8.6萬車次;一年來,深中跨市公交雙邊累計發(fā)班9.9萬車次,發(fā)送旅客273萬人次,日均發(fā)送旅客超7600人次。抽象的數(shù)字背后,是無數(shù)家庭被重新定義的清晨與黃昏。
深中通道以它特有的方式,
書寫著大灣區(qū)的溫暖敘事
——在這里,距離不再是阻隔親情的鴻溝,
而見證著幸福的濃度;
通勤不再是疲憊的輾轉,
而成為了理想的標尺。
【出品】中山市海外傳播中心
【統(tǒng)籌】冷啟迪 謝瓊
【采寫】記者 廖薇
【編導】記者 廖薇 楊騏瑋
【拍攝】記者 易承樂 實習生 何婉琪
【圖片/剪輯】記者 易承樂
【封面設計】林子晴
【場地協(xié)助】富逸城TopPark 中山市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
◆編輯:吳玉珍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